top of page
搜尋

給質化研究新鮮人——請記得,保持好奇與邏輯思考是基本前提

文|奧沃市場趨勢顧問 共同創辦人 林宛瑩

做為一個曾受過人類學與社工訓練的學生,很幸運地在學生時期就有機會接觸到田野工作與社會科學研究。近兩年陸續有和大學生們聊聊研究經驗的機會,可以感受到從未接觸過質化研究的同學,初見相關知識的迷茫和困惑。


這些課堂的學生通常面對眼前期末報告或競賽提案的任務,要找到一個有興趣的議題,在議題之下聚焦釐清欲解決的問題,發想對中問題的解決提案,議題的設定多半與「人」高度相關,第一步碰到的挑戰便是:我該怎麼了解我的使用者、消費者一點?


丟掉「研究」的嚴肅外殼,從當個有意識地觀察者開始

「我們應該來研究一下這群人。」這是反射性的第一個想法。


「研究」作為一個動詞還算容易,但若成為一個有特定指涉的名詞,聽起來似乎變得高深莫測。在質化研究的範疇中,隨意google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研究方法,例如基本的一對一深度訪談、焦點團體訪談等,每種方法的項下都能再展開各種流程、工具設計的專業,諸如設計訪談大綱與訪談刺激素材、配置研究橋段與節奏,每推進一個關卡,伴隨而來的就是一門學問和一條經驗積累之路。


「研究新鮮人如我,該從何下手才好?」通常是伴隨而來的第二個疑問。

學生們多半沒有豐沛的時間和經費資源,非特定科系也少有機會接觸相對完整的質化研究訓練,在這門龐雜的知識體系之下,新鮮人容易被研究的嚴肅外殼嚇得退避三舍,或是困惑於各種方法、工具之中,急於尋找一致的標準操作原則,期待跟著步驟產出好結果。綜觀各式研究方法各有優勢,並無絕對好壞,唯有最適合研究目標的研究方法組合,才能一步步將問題探清楚,並在過程中凝聚出研究者的立場、觀點與可能行動方案。


其實研究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帶著觀察意識走進場域開始與人互動,你就可以收集意想不到的訊息,跳脫自己內心的千百種猜測與假想。以下將以長輩的飲食需求研究為例,感受一下我們與研究的距離只差一點推進思考的好奇心。


戴上觀察意識的眼鏡,其實我們都是情境裡的人

高齡議題的相關討論或創新競賽,一直是這幾年的大熱門,長輩生活需求何其多,除了找自己有興趣的議題之外,也可以藉助二手資料來訂定命題。2017年智榮基金會推動的「樂樂活大家講——全台長者生活需求大調查」研究中,從將近3萬2千筆50歲以上填答者的有效問卷中,我們看見十大生活需求裡「吃得營養健康」為第二大的未來生活需求。



圖一 日常生活與三餐是台灣50+的兩大需求重點

資料來源 智榮基金會


但長者飲食情境複雜多元,需要進一步思考聚焦方向。簡單舉例:要關注的是在家吃或外食、日常三餐或是非日常大餐,想解的是一人吃的麻煩還是聚餐時的不便、關於飲食的議題要進一步探索的是方便吃、吃營養還是多變化。不同情境元素的搭配,都會影響下一步探究的重點。


聚焦思考方向後,就像戴上一副觀察意識的眼鏡,開始解讀眼前的景象提供的訊息。例如想知道長輩日常飲食有何不便之處,不妨從觀察他們的冰箱內容物開始,看冰箱保存的是生鮮、熟食還是可以久放的加工食品,食物狀態良好還是過期難辨,都透露出長輩日常飲食狀況的蛛絲馬跡。如想看長輩在外用餐的困擾,或許下回家族聚餐的時候,你可以注意每一道菜餚經過長輩面前的表情、行為反應和評價。


從研究對象的生活行為開始的觀察,是對於理解現象的重要起點,尤其可避免掉初學者對研究設計原理和操作技巧不熟悉時造成的引導失準,或是在訪談現場無法辨識對方表達真偽、失真的狀況發生。


不過有時候觀察標的的選擇可能不是那麼直觀,但轉個彎也能從其他角度找到行為的線索。

例如近年各地大力推廣樂齡共餐食堂,不過每個據點經營食堂的方式不同,連帶著菜色、吃飯環境也不一樣。如果想要知道長輩們在共餐食堂的未滿足需求,第一步不需發放滿意度問卷,也還用不著在訪談的茫茫語料中撈針,或許從觀察每天食堂菜色與剩菜內容就是很直接的資訊,思考被剩下的食物透露什麼飲食上的擔憂,是質地軟硬、口味問題還是營養搭配,再坐進飯桌聊一聊,便可更清楚的窺見問題的樣貌。


好奇不止於行眼前為,保持疑惑與邏輯思考持續探問原因

行為表徵是強而有力的證據,觀察現象僅是聚焦問題的第一步,對於現象產生的緣由形成假設再往下探問,才能更接近問題的全貌。


例如2017年在基隆暖暖過港社區進行長者需求討論工作坊,再次聊到與飲食相關的話題。一開始大家仍在營養攝取、健康飲食上熱烈討論,說到老了越吃越少、不愛在外面吃的時候,長輩們也很贊同,這樣的狀況用高齡者的生理狀況和健康顧慮想來十分合理。但就在往下多為一句「為什麼」的時候,有長輩幽幽的說出「唉,假牙啦!」


圖二 基隆暖暖過港社區長者日常飲食麻煩


一問之下小組內的6個長輩,只有1人沒戴假牙,而裝假牙初期的不適應感影響了長輩的食慾,而且之後為了維持假牙的狀態,除了不吃太硬的食物,通常吃完東西就要清潔避免細菌滋生。清洗的麻煩可以想見,但繼續探問除了麻煩外還有什麼困擾時,他們便說出要在公共廁所拔下假牙清洗真是「有點不好意思啊」。


食慾變差是容易觀察的行為表徵,但是在行為底下可能有多種我們未曾設想過的原因和需要,尤其是各種的心理門檻更是難以覺察,加上研究對象與自己的生命經驗迥異,也難以一在時間想像到可能的擔憂。所以作為一個有意識的研究者,在過程中透過層層推論思考往下發問,或許可以找到意想不到的發現。


圖三 從行為出發向下追問,釐清背後的成因與脈絡


「請記得,過程中若多發現了些什麼、多了什麼新想法,都是你自己因著對人事物的好奇與逐步思考推進找到的。」這是最近最常和同學們分享的課堂前提。

在研究世界裡、在各式命題之前,讓我們永保初心、永遠好奇。


推薦延伸資料

攻陷長者心房之團體訪談15撇步:http://ccc.stansfoundation.org/?p=3978

bottom of page